前不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队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考察学习,先后了解了企业发展历程、产业布局、核心产品和技术创新等内容。
当前,宁德时代贵州项目建设正在加速进行。围绕全产业链体系,宁德时代正积极布局建设光伏、风电、换电网络、电池回收、数据中心储能等项目,并为这些项目在贵州设立时代思康新材料有限公司、时代永福科技有限公司、时代电服科技有限公司3家公司。
(资料图片)
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
“我们将高质量、全方位服务好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全力支持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希望宁德时代强化要素统筹,全力推动在黔项目如期完成。”考察组在观摩后表示,希望宁德时代积极发挥新能源电池行业链主企业作用,围绕上下游精准开展产业招商,建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链,打造更具规模效应的产业集群。
如今,原本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版图上默默无闻的贵州,数年内吸引了宁德时代、比亚迪、中伟股份、湖南裕能、振华新材料的投资布局。这一产业已成为支撑全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
今年以来,省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多次作出相关部署。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抓实体经济,全力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尽快把工业总量和占比做上去。”
围绕“到2025年将我省建成国内外重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战略目标,贵州朝着招引龙头企业、补链强链升级、技术创新突破等方向不断迈进,助推产业加速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
龙头舞动有活力
今年上半年,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继续实现高速增长,下半年新开工项目预计15个以上,建成投产项目20个以上。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705.8万辆,同比增长96.9%;销量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5.6%。整车需求的高速增长,将打开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的需求空间。
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对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贵州加大对龙头企业的精准招引力度,龙头企业加速了产业集群规模的形成和扩大。近年来,贵州成功引进宁德时代、比亚迪、湖南裕能、容百锂电等头部企业赴黔布局、发展壮大,其中比亚迪、容百锂电贵州板块总产值已突破50亿元。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土龙头企业也迅速成长。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振华新材料产值突破100亿元并成功上市。其中,中伟股份核心产品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在近三年的出货量均位居全球第一。中伟开阳产业基地总经理陈大方告诉记者,随着去年底中伟开阳产业基地年产20万吨磷酸铁项目投产,首批磷酸铁材料已成功实现量产并完成交付。今年3月,首期年产8000吨钠电前驱体项目也正式在铜仁(上市主体)产业基地投产,钠系产品正式实现产业化。磷酸铁、钠电前驱体的相继投产,标志着中伟股份正式进入“四产品时代”,实现镍系、钴系、磷系、钠系四大材料体系全覆盖,均实现大规模量产化。
在贵州磷化集团,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产值已达到全集团的21%,利润贡献超过60%,相继启动建设的14个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可实现产值增量445亿元,有望成功转型为国内外重要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其原辅料供应商。
“目前全省已开工建设71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137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90亿元,预计2023年内可建成投产项目20个,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产值增量600亿元以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内已储备重点项目38个,可在2023年陆续开工建设,全部建成后可形成产值增量1000亿元以上。此外,各地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谋划力度,预计还可引进一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落地。
补链强链添实力
当前,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主要以头部企业扩能提升、业内企业转型投资项目为主。
“全省发展趋势符合业内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产业链向上游扩张、追求‘一体化’布局的实际需求。”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链协同配套、耦合共生水平低,集群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福泉磷化工产业园
为优化全省产业布局,进一步补链升级,贵州明确构建“一核两区”产业发展格局:贵阳贵安和“开阳—息烽”“瓮安—福泉”核心承载区,以及铜仁、“黔西南—六盘水”重点承载区。贵阳贵安和“开阳—息烽”“瓮安—福泉”核心承载区依托磷资源和磷化工优势,抢抓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新赛道,引进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一批头部企业,带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上游产业方面,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关键核心材料已经形成聚集,电池制造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关键原材料生产能力实现快速增长,同比2020年分别增长25倍、5.3倍、1.4倍、6.6倍、3.3倍。
中游产业方面,已建成贵阳比亚迪电池产能25GWh,在建贵阳比亚迪二期15GWh、宁德时代贵安项目30GWh,拟建宁德时代二期30GWh,比耐新能源10GWh,累计达110GWh。
下游产业方面,现有吉利汽车、奇瑞万达、万仁汽车3家动力电池应用企业。
结合当前产业发展态势,2023年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将力争达到1000亿元,2025年建成国内外重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修炼内功蓄动力
近段时间,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正在进行贵州省新能源材料及产品检测中心的前期筹备工作。
“通过建设国家级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整合公司在电源检测方面的优势,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检验检测服务,为贵州乃至全国的新能源材料及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服务。”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检测中心主任蒋昆松说。
贵州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及材料产业,一方面向各大头部企业重点招商,一方面加强建设研发机构突破关键环节,通过升级、补链,使整个产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材料产业研究院
4年前,贵州省材料产业研究院建立了固态锂电池研发团队,不断对固态锂电池进行技术攻关,目前硫代磷酸盐固态电解质的开发及应用、废弃锂电池循环利用技术、钠离子电池专用低成本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已经进入中试阶段。
省材料产业研究院院长秦舒浩告诉记者,科研团队重点开展了低成本硫化物电解质材料批量制备工艺、超薄电解质连续制膜工艺、电池体系筛选、50Ah级动力电池批量化制备工艺的开发,预计2025年可实现固态锂电池的产业化试制。
为持续提升创新能力,贵州积极推动国家级新能源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筹建工作,力争今年内取得更大实质性进展。积极支持企业、科研机构聚焦新能源电池材料前沿技术和成果,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支持各类优强企业将设计、研发等科技创新平台向贵州转移,构建完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测试、应用、资源回收一体化产业生态体系。
来 源:微信公众号“贵州日报”
编 辑:郑春华
编 审:郑永扬
监 制:王筱江
总监制:刘仁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