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首批7名小小讲解员完成培训,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上岗”。(王畅彤摄) |
□王畅彤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开展红色实践育人是中小学校“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题中之义,也是暑期“红色研学”的重要内容。
进入暑假以来,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市革命历史纪念地管理中心)充分发挥文博场馆职能,持续开展“红星闪闪亮,童心永向党”品牌活动之“我是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为行走的思政课增添了新的内容。
红色场馆成“课堂”
7月18日,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来自我市中小学的7名小小讲解员已经“上岗”。由小小讲解员承担讲解的思政课实践模式,让红色革命纪念场馆变成“课堂”,让革命文物资料、城市发展成果变成一页页“课本”。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军旗紧握,红心向党’浮雕,背景选取天山山脉、星星峡、新兵营、兵种技术等创作元素,视点则是一位西路军战士右手紧握军旗,左手攥住红星八角帽贴在胸前,眼睛凝望远方,目光中充满着坚定与希望。”今年9岁的冶心菏来自市第41小学,自本月14日成为小小讲解员以来,隔天就会按照排班表来到场馆,佩戴小小讲解员绶带,向参观者娓娓道来。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后街37号。1962年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展厅内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基本陈列》展,讲述着西路军进新疆的历史故事。
市第13小学学生马知欣也是小小讲解员之一,在展厅内她站得笔挺,为前来参观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进行讲解。小小讲解员的参与尤其吸引同龄人的关注,更好地达到了“小手拉小手”的作用。
“我之前参观过这里,当时就觉得讲解员姐姐好厉害。今天我也成为一名小小讲解员,为大家讲述革命故事,有一种自豪感和神圣的感觉。”马知欣说,10天的培训内容包括讲解演示、发音基础训练、形体指导及讲解走位等。特别是展品的解读,让她对西路军在新疆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就在我所在的这个院子,培养了一批现代化军事领导干部和军事技术骨干,他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有了先辈们的英勇奉献,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马知欣说,她会牢记小小讲解员的责任,让更多小伙伴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人”和革命英烈的守护者。
听着孩子们的讲解,前来参观的69岁老人申坤华说:“过去的历史要靠孩子们传承,听孩子们讲述文物的故事我觉得很欣慰,看到孩子收获着知识和自信,我觉得这样的暑假活动很有意义。”
在孩子心中种下红色种子
近日,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毛泽民故居、乌鲁木齐市博物馆里的小小讲解员们也将陆续“上岗”,成为文博场馆讲解力量的有机补充,也将各自收获难忘的博物馆体验。
漫步于文博场馆,课堂不再以传统的讲授为主,而是大家共同追寻历史遗迹、探寻历史脉络,这个过程让思政课堂活起来,让少年儿童在真切感悟中体会理论和真理。
“作为讲解员为大家讲述,更需要深入了解展品,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市第135中学学生张敏明今年14岁,已经上中学的她,对祖国的历史有着强烈的自豪感。
市博物馆内的《乌鲁木齐历史文化陈列展》中展出的金汤永固碑,是1988年出土于红旗路中段的一件文物。方首额面深浮雕双龙戏珠纹样,龙爪下部竖行阴刻楷书“金汤永固”四字。
张敏明从器型纹饰到历史背景再到时代价值,仔细研读讲解词。张敏明说:“‘金汤永固’字样的建筑构件在我国各地众多古建筑中都有发现,通过市博物馆的这件文物展品,让我切实地感受到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我们的家乡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据了解,今年暑假,市博物馆“小小讲解员”活动有来自乌鲁木齐市第1小学、第13小学、第41小学、第80小学、第112小学、第111中学、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等中小学的六十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培训结束后他们将“上岗”市博物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毛泽民故居、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
为了让行走的思政课“有知”又“有味”,市博物馆(市革命历史纪念地管理中心)不断结合历年小小讲解员培训经验,持续打造“红星闪闪亮,童心永向党”这一品牌活动,吸引更多少年儿童走进博物馆、纪念馆,重温红色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文博场馆里,我们把学生带出‘小’课堂,走进‘大’课堂,用鲜活的文物展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市博物馆(市革命历史纪念地管理中心)业务部主任曹飞鸣说,爱国教育绝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通过小小讲解员形式,让孩子们从以前的参观者成为历史故事的讲解员,身体力行向参观者讲解革命历史、革命故事,这一过程也是革命故事入脑入心的过程,让孩子们真正成为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传播者、实践者,“小手拉小手”的形式,也吸引着更多同龄人了解所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孩子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怀。
标签: